1.1966年提出動作技能的七層次結構理論的心理學家是【D】。

  A.安德森

  B.韋特海默

  C.烏申斯基

  D.辛普森

  2.遷移的圖式理論的代表人物是【A】。

  A.里德

  B.賈德

  C.苛勒

  D.羅斯

  3.斯騰伯格提出的智力理論是【D】。

  A.群因素論

  B.多重智力論

  C.三維結構理論

  D.智力三元論

  4.提出“離差智商”概念的心理學家是【C】。

  A.比奈

  B.推孟

  C.韋克斯勒

  D.高爾頓

  5.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非指示性原則的心理學家是【D】。

  A.潘菽

  B.維果斯基

  C.羅杰斯

  D.馬斯洛

  6.提高教師教學監(jiān)控能力的技術不包括【A】。

  A.自我反思技術

  B.角色改變技術

  C.教學反饋技術

  D.現(xiàn)場指導技術

  7.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的編寫者是【D】。

  A.陶行知

  B.潘菽

  C.房東岳

  D.廖世承

  8.從事新學習時,學習者身心的發(fā)展水平對學習的適合性,被稱為【B】。

  A.關鍵期

  B.學習準備

  C.最近發(fā)展區(qū)

  D.印刻現(xiàn)象

  9.下列哪項學習屬于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A】

  A.學生興趣盎然地聽科普講座

  B.學生諧音法記憶單詞

  C.科學家探索新材料

  D.玩走迷宮游戲

  10.從l9世紀初葉起,英、法、瑞士等國家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工廠法規(guī),其中重要的條款幾乎都涉及童工問題,這個階段的教育立法屬于【B】。

  A.零星立法階段

  B.專門對普及義務教育進行立法階段

  C.廣泛進行教育立法的階段

  D.教育的綜合法治階段

  11.教師申訴制度是我國教師法規(guī)定的一項救濟制度,以下不屬于該項制度特點的是【D】。

  A.是一項正式的法律救濟制度

  B.是一項專門性的申訴制度

  C.是一項行政性的申訴制度

  D.是一項民事的申訴制度

  12.課的類型(即課的分類)的劃分是根據(jù)該節(jié)課的【C】。

  A.教學目的

  B.教學結構

  C.教學任務

  D.教學種類

  13.探究訓練中,教師的作用是幫助學生探究,而不是代替學生探究教師的主要任務是【B】。

  A.收集信息資料

  B.選擇問題情境

  C.分析解釋問題

  D.解釋形成概念

  14.教案也叫【C】。

  A.單元計劃

  B.課題計劃

  C.課時計劃

  D.學期計劃

  15.系統(tǒng)收集有關學生學習行為的資料,參照預定的教學目標對其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其目的是對課程、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培養(yǎng)方案做出決策,此過程是【A】。

  A.教學評價

  B.測量

  C.測驗

  D.控制

 1.根據(jù)教育目的和不同類型學校的教育任務,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所制定的有關教學和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被稱為【A】。

  A.課程計劃

  B.課程標準

  C.教材

  D.教科書

  2.學校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A】。

  A.教學

  B.德育

  C.管理

  D.科研

  3.教學工作的基礎是教學工作實施的【C】環(huán)節(jié)。

  A.上課

  B.布置和批改作業(yè)

  C.備課

  D.課外輔導

  4.學生集體是否有健康的【B】是集體成熟的重要標志。

  A.活動

  B.集體輿論

  C.干部隊伍

  D.共同目標

  5.以下咨詢方法中,屬于側重訓練行為的方法是【D】。

  A.深入共感

  B.鼓勵表達

  C.改變認知

  D.行為契約

  6.對于知識水平、情意狀態(tài)、運動技能等的數(shù)量化測定,是指【B】。

  A.測量

  B.測驗

  C.考試

  D.評價

  7.良好測驗標準中顯示測驗能測到預先想測的知識和能力程度的指標是【A】。

  A.效度

  B.難度

  C.區(qū)分度

  D.信度

  8.在心理咨詢和治療過程中提出“當事人中心”觀點的是【A】。

  A.羅杰斯

  B.沃恩

  C.布洛克爾

  D.馬斯洛

  9.班主任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B】。

  A.班主任工作的思想

  B.班主任工作的目的

  C.班主任工作的內(nèi)容

  D.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10.以下不屬于范例教學基本特征的是【C】。

  A.基本性

  B.基礎性

  C.有效性

  D.范例性

  11.把兩個或兩個以上年級的學生合編在一個班級,采用直接教學和布置、完成作業(yè)輪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節(jié)課內(nèi)由一位教師對不同年級學生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被稱為【D】。

  A.班級授課制

  B.分層教學

  C.小班教學

  D.復式教學

  12.提出“最近發(fā)展區(qū)”概念的是【C】。

  A.烏申斯基

  B.皮亞杰

  C.維果斯基

  D.魯利亞

  13.班杜拉認為反應結果的功能不包括【B】。

  A.信息功能

  B.反饋功能

  C.動機功能

  D.強化功能

  14.布魯納認為,學習知識的最佳方式是【C】。

  A.接受學習

  B.意義學習

  C.發(fā)現(xiàn)學習

  D.觀察學習

  15.元認知研究的代表人物是【B】。

  A.加涅

  B.弗拉維爾

  C.維果斯基

  D.列昂捷夫

1.難題提供了試題的【C】信息。

  A.錯誤率

  B.通過率

  C.平均通過率

  D.平均錯誤率

  2.通常的課堂教學采用【B】方式。

  A.講演

  B.講解

  C.討論

  D.講授

  3.構成思想品德的四個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礎性的要素是【A】。

  A.知

  B.情

  C.意

  D.行

  4.下列原則中既屬于我國中學教育原則又屬于德育原則的是【B】。

  A.導向性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直觀性原則

  D.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

  5.考試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B】。

  A.選擇題型

  B.命題

  C.確定評分方法

  D.閱卷

  6.在學校教育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的是【C】。

? ?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學工作

  D.科研工作

  7.班級管理的基本功能是【B】。

  A.運用教學技術手段精心設計各種不同教學活動

  B.調(diào)動班級成員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

  C.幫助學生成為學習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進行社會角色的學習

  8.為了解決名詞、術語脫離事物,抽象概念脫離具體形象,理解脫離感知等矛盾,教師在教學時必須注意貫徹【B】。

  A.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啟發(fā)性原則

  9.教育學研究的對象是【A】。

  A.教育現(xiàn)象

  B.教育事實

  C.教育問題

  D.教育規(guī)律

  10.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在【D】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闡釋了教育的概念。

  A.《美諾篇》

  B.《金言》

  C.《政治學》

  D.《理想國》

  12.現(xiàn)代學制首先產(chǎn)生于【B】。

  A.亞洲

  B.歐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13.為現(xiàn)代兒童發(fā)展觀奠定心理學理論基礎的是【A】。

  A.皮亞杰

  B.維果斯基

  C.布盧姆

  D.施太倫

  14.主張以個人的本性和個體發(fā)展的需要來確定教育目的,就形成了【C】。

  A.神學的教育目的論

  B.教育無目的論

  c.個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論

  D.社會本位的教育目的論

  15.蔡元培倡導的“以美育代宗教說”實質上是美育的【D】的代表。

  A.直接功能

  B.間接功能

  C.附帶功能

  D.超越性功能

1.智力是指人們的認識能力,其核心是【C】。

  A.注意力

  B.觀察力

  C.思維力

  D.想象力

  2.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C】。

  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

  C.內(nèi)部動力

  D.外部動力

  3.課的類型的劃分依據(jù)為【A】。

  A.教學任務

  B.教學內(nèi)容

  4.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D】。

  A.個別教學

  B.課外教學

  C.現(xiàn)場教學

  D.課堂教學

  5.進行德育時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這體現(xiàn)了德育的【C】。

  A.疏導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導向性原則

  D.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6.實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徑是【A】。

  A.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

  B.課外校外活動

  C.勞動

  D.共青團活動課與其他學科教學是進行德育的基本途徑。

  7.班級人際關系形成和發(fā)展的手段是【A】。

  A.交往

  B.學習

  C.課堂

  D.課外活動

  8.教學管理的核心是【C】。

  A.教學思想管理

  B.常規(guī)管理

  C.教學質量管理

  D.教學管理中計算機的應用

  9.班級組織建構的首要原則是【A】。

  A.有利于教育的原則

  B.目標一致的原則

  C.可接受性原則

  D.有利于身心發(fā)展的原則

  10.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現(xiàn)特征是【B】。

  A.學校的產(chǎn)生

  B.學制的建立

  C.教育實體的出現(xiàn)

  D.定型的教育組織形式出現(xiàn)

  11.中國最早的教育學教科書是從哪個國家翻譯過來的?【D】

  A.美國

  B.英國

  C.德國

  D.日本

  12.“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結果,”這是【C】的言論。

  A.盧梭

  B.洛克

  C.康德

  D.柏拉圖

  13.促進個體發(fā)展從潛在的可能狀態(tài)轉向現(xiàn)實狀態(tài)的決定性因素是【C】。

  A.遺傳素質

  B.環(huán)境

  C.個體主觀能動性

  D.教育

  14.教師最基本的權利是【D】。

  A.管理學生權

  B.科研學術活動權

  C.民主管理權

  D.教育教學權

  15.關于課程目標的水平研究最為著名的是【C】。

  A.杜威

  B.泰勒

  C.布盧姆

  D.布魯納

1.一個測驗能測出它所要測量的屬性或特點的程度,稱為測驗的( )。

  A.信度

  B.效度

  C.區(qū)分度

  D.難度

  2.有關人生觀、世界觀方面的教育屬于德育內(nèi)容中的( )。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3.在教學方法改革過程中,布魯納提出了( )。

  A.發(fā)現(xiàn)學習教學法

  B.探究一研討法

  C.綱要信號圖教學法

  D.暗示教學法

  4.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認為是現(xiàn)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

  A.赫爾巴特

  B.盧梭

  C.洛克

  D.杜威

  5.人力資本理論說明了( )。

  A.教育對經(jīng)濟發(fā)展的促進作用

  B.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C.政治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D.教育對科學技術的促進作用

  6.人的身心發(fā)展的年齡特征表明了個體的發(fā)展具有(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異性

  7.一般來講,容易、簡單、枯燥的學習對動機水平的要求比復雜、需要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對動機水平的要求( )。

  A.高

  B.低

  C.一樣

  D.因個體的差異而不同

  8.下列屬于常見的心智技能的是( )。

  A.駕駛汽車

  B.洗衣服

  C.解兩步應用題

  D.拉小提琴

  9.個體根據(jù)家庭、社會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慮行為所產(chǎn)生的直接和明顯的后果,這屬于道德的( )水平。

  A.前習俗

  B.中習俗

  C.習俗

  D.后習俗

  10. 教育者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教育,并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道德實踐活動,這符合中學德育( )的原則。

  A.言行一致

  B.正面說服教育、積極引導

  C.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合

  D.通過集體進行教育

  11. “自信、堅強、勤奮”描寫的是人的哪種心理特征?( )

  A.氣質

  B.性格

  C.能力

  D.動機

  12.在知覺、思維、記憶等認知活動中,往往強調(diào)速度而不是精度的認知風格屬于( )。

  A.場獨立型

  B.沉思型

  C.場依存型

  D.沖動型

  13.“沒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實質上忽視了人的( )。

  A.生理健康

  B.生理衛(wèi)生

  C.心理健康

  D.身體健康

  14.教師自覺地利用環(huán)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

  A.自我教育法

  B.榜樣示范法

  C.實際鍛煉法

  D.陶冶教育法

  15.“理想和未來”是人生哪個階段的重要特征。(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效度指一個測驗能測出它所要測量的屬性或特點的程度。

  2.【答案】A。解析:思想教育主要是指關于人生觀、世界觀以及相應思想觀念方面的教育。

  3.【答案】A。解析: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出了以發(fā)展探究性思維為目標,以學科的基本結構為內(nèi)容,以再發(fā)現(xiàn)為學習步驟的教學方法綜合方式,這種教學方法被稱為“問題發(fā)現(xiàn)教學法”。

  4.【答案】D。解析:杜威被認為是現(xiàn)代教育代言人,主張教育即生活,主張“在做中學”,強調(diào)兒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5.【答案】A。解析:教育是人力資本投資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對經(jīng)濟發(fā)展起了促進的作用。

  6.【答案】B。

  7.【答案】A。解析:在學習較容易、較簡單的課題時,應盡量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動機水平,在學習較復雜的課題時,應盡量使氣氛輕松自由。

  8.【答案】C。解析:技能按其性質和表現(xiàn)特點,可分為如書寫、騎車等活動的操作技能和像演算、寫作之類的心智技能兩種。操作技能也叫動作技能、運動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操作活動方式。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技能都是操作技能,如音樂方面的吹、拉、彈、唱,體育方面的球類、體操、田徑運動等。心智技能也稱智力技能、認知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閱讀技能、運算技能、記憶技能等都是常見的心智技能。由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定義可知,駕駛汽車、洗衣服和拉小提琴屬于操作技能,只有C項屬于心智技能。

  9.【答案】C。解析:科爾伯格把兒童的道德發(fā)展分為三水平六階段。前習俗水平上的兒童已有能辨識有關是非好壞的社會準則和道德要求,但他是從行動的物質后果或是能否引起快樂(如獎勵、懲罰、博取歡心等)的角度,或是從提出這些要求的人們的權威方面去理解這些要求的。這一水平包括懲罰服從取向階段和相對功利取向階段。習俗水平上的兒童個體根據(jù)家庭、社會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慮行為所產(chǎn)生的直接和明顯的后果。這一水平包括尋求認可取向階段和遵守法規(guī)取向階段。在后習俗水平上,人們力求對正當而合適的道德價值和道德原則作出自己的解釋,而不管當局或權威人士如何支持這些原則,也不管他自己與這些集體的關系。這一水平分為社會契約取向階段和普遍倫理取向階段。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

  10.【答案】A。解析:言行一致原則也叫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是指教育者既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理論和思想的教育,又要重視對學生進行道德行為的訓練和培養(yǎng)。

  11.【答案】B。解析:性格是一種表現(xiàn)在對現(xiàn)實的穩(wěn)定態(tài)度和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因此,“自信、堅強、勤奮”屬于性格。

  12.【答案】D。解析:沖動型學生面對問題時總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細致地分析問題的各種可能性,有時還沒弄清問題的要求,就開始對問題進行解答。所以說,沖動型往往強調(diào)的是速度而不是精度。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13.【答案】C。解析:現(xiàn)代意義上的健康不僅指身體上的健康,還包括心理的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皼]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只關注了生理健康,而忽略了心理健康。

  14.【答案】D。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指教師自覺地利用環(huán)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靈受到感化,進而促進其身心發(fā)展的方法。

  15.【答案】C。解析:“理想和未來”是青年期的重要特征。青年期是個體身心發(fā)展逐步走向成熟的時期。

友情鏈接

Back to top